仔细观赏高发超的玉雕作品,无论是憨态可掬的蚕蛹、还是展翅欲飞的秋蝉,抑或是爬在荷叶上的蜻蜒……无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,它们或跳跃,或爬行,或飞翔,或欢鸣,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,每一个又都寄寓了作者的感悟与深情。无论是2010年7月昆明泛亚石博会“精品邀请展”获神工奖铜奖的《凝聚》,还是2011年9月首届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暨云南省优秀作品评选中,获银奖的《蝉》、《栖叶惊喜》,获提名奖的《共进晚餐》,10多件斩获国家、省部级奖的玉雕作品,3件被龙陵县黄龙玉博物馆收藏的作品,它们都展示着高发超刻刀下的追求和多彩的玉琢人生。2011年9月,高发超这颗冉冉升起的玉雕新星获得“云南玉雕大师”的殊荣和资质,并被授予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陵黄龙玉雕传承人的称号,他是龙陵县首位获得“云南玉雕大师”的本地人士。
今年32岁的高发超出生于龙陵县平达乡安庆村南林山寨一户普通农家,一家8口人三代同堂,爷爷、奶奶、父母亲、两个哥哥。高发超命运多舛,在他刚出生6个月时不幸罹患了小儿麻痹症,他父母举债背着他到山外四处求医,可恢复效果一直不佳,最终他双腿高位残疾,属于国家一级残疾。从小他便不知或站或走或跑的感觉,父母亲从小就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,从穿衣、吃饭、入厕等都让他自己做,慢慢地练就了用双臂替代双腿行走的功能,没有家人的帮助也能够“走”到山野里看山溪、树林和小草,听小鸟歌唱、飞蝉鸣笛了。由于行走不便,小发超缺少玩伴,他常常到山野里与虫禽为伴寻找乐趣。有时观察蜜蜂花朵里采蜜、蟋蟀捕捉昆虫、蚂蚁搬家、蜥蜴斗架,一看就是大半天,常常忘了吃饭;父亲亲昵地唤他“小虫痴”。有时向小伙伴们讲起小虫飞禽的生活习性,他侃侃而谈俨然是位“小专家”。
高发超的父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雕花木匠,为让小发超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技能,让他学习木雕。父亲为他找来了木雕画谱和刻刀、铲刀,让他在废木料上学雕刻。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“做雕刻木匠没有5年的工夫出不了师,只要掌握了这门技艺你这辈子就不愁吃穿了。”在兴趣的驱使下,小发超学习木雕技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,手指磨起了血泡痛得钻心,用布条缠起伤口继续干,工夫不负有心人,慢慢地雕件也像模像样了。1991年7月,高发超进入距寨子1公里远的六根河小学读书,在两个哥哥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。毕业回家后父亲筹资为他开了一个小商店,经营副食品和日用百货,收入不错,心情也不错。商暇,高发超依然钟情于木雕,他不满足于传统木雕画谱上的样图,而是把在小学学到绘画知识应用到实践中,揣着本和笔“走”到野外写生,山川河流、朝阳夕照、虫鸟鱼虾、牛羊猪犬尽入画中,融汇贯通中技艺大有长进,能够自己创作雕件样图,雕刻的产品也有人买了。
2008年7月,命运又一次眷顾高发超。市、县残联联合在龙陵县职中举办为期3个月的残疾人龙陵黄龙玉雕刻培训班,招收学员31人。县残联负责人把小高接到培训班,并给他配置了一辆新轮椅,他被推选为班长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在第一堂课上,授课老师情深意切地说:“在玉雕界一向有‘匠’与‘家’之分,‘匠’者,不论其技艺有多精湛,顶多也只能做到‘形似’,而‘家’则能做到‘神似’。中国传统文化是产生‘家’的深厚土壤,希望学员们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,多阅读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和唐诗宋词,多看一些名家字画和获奖玉雕作品,增强文化修养,开阔视野。”高发超牢牢记住了老师这番话,暗下决心要摘下“玉雕大师”这顶桂冠。培训期间,他每天从宿舍到教室或实习车间,学校没有专用车道,每天要“走”20多个来回,从不拉下一堂课。托人到书店里买来《唐诗三百首》、《宋词精选》等对着字典研读,进行自我“充电”。进入实作阶段后,高发超由于少时练就了“童子功”有木雕基础,雕刻的作品被作为教学示范样品供学员观摩学习,毕业作品《金蝉》被县职中收藏。他以理论、实作第一名的成绩结业。
高发超结业后面临人生的抉择,是给别人打工,还是筹资自己当老板?正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时,大哥高发国向他伸出了援手。2003年毕业于云师大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发国,经过10多年的市场打拼,已经成为腾冲文化旅游产业链上小有名气的儒商,名下有腾雅斋珠宝、腾冲高发国农牧庄园有限公司等企业。高发国把他接到腾冲观音堂翡翠古镇拜在玉雕大师肖扬门下为徒。深谙玉文化堂奥的高发国对高发超坦言:观音堂翡翠古镇大师名家聚集,精品佳作竞秀,有很强的玉文化气场,是块学习玉雕技艺的风水宝地,你要珍惜这个平台。心在一艺,其艺必工;心在一职,其职必举,你要好自为之。为了成就兄弟玉雕大师的梦想,高发国针对高发超文化知识根底浅,对草虫鱼虾、飞禽走兽情有独钟颇有心得的实际,为他量身订制了主攻“三chan”,即:蝉、蚕、蟾,力争在“三chan”的雕刻上取得突破,问鼎国家、省部级奖。
为了面对面地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,高发超在工作间的小院里养起了蚕、蟾蜍(癞蛤蟆)、蝉(知了)、螳螂等,每有闲暇,就坐在它们身旁与这群“小伙伴”进行心灵对话,从中捕捉它们独特的气质与神情,再进行高度概括,用疑固的形象展现它们的喜、怒、哀、乐。高发超作品中的小草、荷花、朽木、蜂、蝉、蚕、蟾这些微小平凡具像中饱念了他深沉的同情与爱怜,同情弱小成为他创作的母题。他的草虫既来自于儿时的记忆,更来自于细致入微的观察,这是决定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内在因素。其作品《和谐清廉(莲)》在一片浅绿的荷叶上爬着一只青蛙和一只螳螂在逗趣,在一朵荷花骨朵、几片涟漪的映衬下,来自水陆两个世界的两只小动物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相处,创意奇妙,寓意深远,且刀法冼练,雕技娴熟,采用传统的平面立体雕刻、镂空雕刻等技法,取其现实中青蛙和螳螂之“灵”与“动”,在形神兼备中求变化,在精细入微处得天机,更注重形体的准确和光感的变化,从而雕刻出一幅栩栩如生又趣味盎然的和谐图。作品《奉献》侧展现了蚕从产卵到蛹的繁衍蜕变过程,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弱小生命的深深爱怜。他创作的知了、青蛙、螳螂、蜂、蚕……无不充滿着生机与活力,他们或跳跃,或爬行,或飞翔,或欢鸣,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,每一个都寄寓了高发超的感悟与深情。在创作中师古而不拘泥于古,师造化而不拘守于自然形态,他的作品形成了线条流畅、细腻清丽、庄重典雅的独特风格。
高发超告诉记者:因他最擅长的是草虫飞禽创作,选择适合创作对象的玉石原材料至关重要。龙陵黄龙玉以黄、红色为主色调,兼有白、灰、黑、绿等各种色调,其丰富的天然色泽,很适合雕刻各种题材,如山水、人物、花鸟鱼虫等。合适的原材料能更有利于草虫花鸟飞禽形象的塑造,达到形态逼真、生动传神的效果。高发超尤其精于捕捉飞禽和小动物独特的风采与神情,再以写意刀法和写实造型深度融合,定格的虽是它们的瞬间风采神韵,但留给观者的却是“言已尽”而“意无穷”的想象空问。其作品《栖叶惊喜》、《秋蝉》、《奉献》等,诠释了这一创作理念。
2010年,高发超在观音堂翡翠古镇租赁了一套房子,购进7台雕刻机,买了一批玉石毛料,招收了几名学徒,建起了加工作坊,成品到大哥开的腾雅斋上柜展销,形成了前门开店,后门办坊的业态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收入不菲。目前,高发超已招收徒弟7人,其中有5人获得“云南玉雕名师”。生活中的高发超耐得住寂莫,不为繁花经眼的世界所左右,辛勤地耕耘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圆梦。他说:“雕刻是一件很静态的活儿,来不得半点的浮躁,镂空雕刻一朵花要花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工夫,没有耐心是完不成的。我常告诫徒弟,从事玉雕艺术要有板凳坐得10年冷的精神,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,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,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,不气馁、不放弃,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到完美,做到极致,那么,你就能超越梦想,成就辉煌。”
2013年,一位来自隆阳区辛街乡名叫杨万顺的姑娘走进高发超的生活,同年9月他俩喜结连理,高发超过上了清晨一盆洗脸水,晚上一对花枕头的幸福生活。现在他俩聪敏淘气的儿子已有1岁多,温馨的小家庭里,夫雕刻、妻搞后勤,儿嬉闹,荡漾着和谐、幸福、美满的气氛。,谈起他俩的婚姻,小高告诉记者:“我和万顺是通过‘网恋’走到一起的,万顺是初中毕业生,心地善良知道心疼人,她不嫌弃我是残疾人,我们就走到一起了。万顺现在可是我的一双腿呢,把我服侍得很周到,咱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她了。”“我很敬佩发超自立自强对认准的事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执着劲,虽然他带残疾,但他内心很强大,我被他征服了,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他。发超是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男人,我愿与他‘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’。”杨万顺接过话茬。

(“云南玉雕大师”高发超)

(高发超一家三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