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龙陵县龙江乡新寨村,一位智力残障青年在经历命运重创后,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帮扶,在轮椅上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篇章。这是一场跨越八年的生命守护,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人间大爱赞歌。
山野间的纯真牧歌
我认识张大泽是在2018年脱贫攻坚时期,我们单位是新寨村的包村单位。按照规定,单位里大部分人员要进村入户协助村里工作。29岁的张大泽是工作队最熟悉的“老朋友”。“我有钱呢,奶奶给的!”每当有人逗他买糖,张大泽总会认真地掏出珍藏的纸币。熟识的人跟我们说,大泽天生有点智力缺陷,双手无力,他5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生弟弟难产去世了,后来他父亲又娶了一个后妈,后妈给他生了个弟弟,还在读书。
破晓时分,雾气还如同轻纱般笼罩着大地,这个先天智力发育迟缓的青年,总爱背着竹篓、哼着不成调的山歌,在晨雾中蹒跚走向田野,歪斜的脑袋、沾着草屑的旧布鞋、口袋里皱巴巴的零钱,构成了他简单而满足的生活图景。
他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定而认真,仿佛那片田野是他的战场,而割牛草则是他必须完成的神圣使命。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地面,不放过任何一丛鲜嫩的青草,那专注的神情,就好像在完成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。每当他遇到旁人,总会停下脚步,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嘴角咧到最大,露出那几颗不太整齐的牙齿,热情地打招呼,心情好的时候,还会跟人说他是有女朋友的,在卫生院当医生的。那时的他,对当下的生活觉得满足,对未来充满了憧憬。他那纯真的笑容,就像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,轻而易举地驱散了生活中那如阴霾般的灰暗,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最质朴、最纯粹的热爱与期待。
命运骤变的至暗时刻
2022年盛夏的蝉鸣声里,命运的列车轰然脱轨。7月15日,跟随父亲驾驶拖拉机进山的路上,剧烈的颠簸将张大泽抛向死亡边缘。当冰冷的铁轮碾过双腿的瞬间,凄厉的惨叫惊飞了整片松林的鸟雀。
县医院手术室外,父亲张文平颤抖的双手几乎握不住病危通知书。截肢手术持续了整整8小时,当他从伤痛中慢慢苏醒,看着自己空荡荡的裤管,泪水不受控制地瞬间模糊了双眼,“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”这个曾用笑容温暖山野的青年,在病床上蜷缩成沉默的茧。新寨村委会的相关领导听到张大泽的悲惨遭遇后,第一时间赶往车祸现场,协助张文平处理相关事务。张大泽出院后,为他办理了A类低保,他父亲年满60岁后,可以调整为特困供养户,享受着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,逢年过节,还派专人前往看望。龙陵县残联的相关人员也多次前往张大泽家中,为他解决生活上的难题,并第一时间为他办理了残疾证。但他毕竟生活在农村,父母忙于生计,生活上会有诸多不便,比如吃饭,就不太规律,有时一天可以吃到几次,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,他89岁的奶奶经常陪在他的身边,也说希望她的孙子能在她百年之后能有一个好的保障。
2022年,我被派驻新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我再次看到张大泽的时候,他的双腿已经从臀部以下被截肢,坐在轮椅上,像一个肉球。跟他说话,他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,整个人看着非常颓废,那一刻,我在心底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为他做点什么,帮助他走出这片黑暗。
经过四处打听和多方联系,我了解到进入敬老院生活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,张大泽的户籍所在地是龙江乡,理应归龙江敬老院管。通过了解,龙江敬老院只有3名工作人员,人手紧张,张大泽也表示想去龙陵中心敬老院。于是,我邀请到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,耐心地向他和他的父亲张文平介绍敬老院的情况。张大泽听着,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,就像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,而张文平则坐在一旁,眉头紧锁,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,我心里明白,他对儿子的未来有所顾虑,毕竟那是他的亲生骨肉,可他不知道,敬老院能给予张大泽的,是比金钱更珍贵的关怀与温暖。
破茧重生的温暖迁徙
2024年11月1日,龙陵县残联的原副理事长王星来新寨村看望张大泽。在了解到他的困境后,我们一起想办法找路子。2025年1月14日,我早早地来到张大泽家,小心翼翼地帮他坐上我的车,然后接上他父亲张文平,一同前往龙陵县中心敬老院。一路上,张大泽的眼睛始终望着窗外,眼神中透着紧张与期待,他的手指不停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,那是他内心不安的表现,又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急切期盼。
终于来到了敬老院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建筑,周围绿树成荫,花草繁盛,环境十分宜人,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。我们走进大厅,张大泽的眼睛瞬间被明亮的房间、崭新的设施吸引住了,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,就像一个孩子走进了梦幻的乐园。他转动着轮椅,这里摸摸,那里看看,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,那笑容是如此纯粹,如此真挚,仿佛所有的苦难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来,为首的杨菊雁院长快步走到张大泽身边,带领着我们参观了敬老院的设施设备,几个会打扑克的老人,还热情地邀约他玩了几盘扑克,让张大泽原本紧张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。
参观结束,杨菊雁院长亲自为张大泽剪掉了乱糟糟的头发,并叫人将他脏兮兮的衣服换下来,换了一身干净的新衣服。张大泽放下了心里的负担,和他们约定正月初九入住。
正月初九那天,我按约定接他入住。办理入住手续时,工作人员跑前跑后,忙得不可开交,帮忙复印各种证件,还细心地将每一项需要填写的表格都用红笔圈出重点。工作人员一边填写一边耐心地给张大泽和张文平解释每一项内容,遇到复杂的地方,还会绞尽脑汁地举些简单易懂的例子,直到两人完全明白为止。村委会监委会主任濮清香和我一起,用一天的时间陪张大泽父子顺利办理入住手续。
社会大爱的接续传递
在张大泽适应新生活的日子里,来自德宏金旺汽车公司的爱心物资让这个春天格外温暖。总经理张有参听说张大泽的遭遇后,带领着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敬老院探望。他们给敬老院带来了崭新的桌子、沙发、藤椅、衣服,还特意给张大泽单独购买了四套衣服,给了一个红包。
正月十一,阳光明媚,我带着买好的零食再次来到敬老院看望张大泽。刚走进院子,就听到一阵欢声笑语,那声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。只见张大泽正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愉快地打牌,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那笑容是如此的灿烂,如此的真实,仿佛他已经完全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。看到我来,他兴奋地站起身,差点摔倒,他连忙扶住轮椅,大声地邀请我:“大孃,你在这里跟我们吃饭嘛!”那一刻,我看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光彩,那是在新环境里重新找到生活希望的光芒,那光芒如此耀眼,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,也让我感到无比欣慰。
末了,张大泽悄悄地跟我说:“大孃,我在敬老院还是好在呢,就是有些时候无聊些,你能帮我买一台手机刷抖音,钱我出一半你出一半。”我说:“我买给你得了,等我问问院长。”下午,我去给他买了手机,他开心地拿在手里,旁若无人地把玩起来。
从山野到庭院,从绝望到新生,张大泽的涅槃之路折射着乡村振兴的温度。当我们凝视着这个坐在轮椅上的身影,看见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挫折更是整个社会托底保障网的力量。在这里政策保障与人文关怀水乳交融,政府力量与社会爱心同频共振,共同托举起生命的尊严。

(送张大泽去敬老院)